多举措 开新篇 | 从施政报告看大湾区合办高校
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0月19日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,报告涵盖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等多个领域政策措施,其中在教育、人才和青年交流等方面将惠及北师港浸大(UIC)等粤港澳大湾区合办高校。
1
UIC毕业生有望直接申请
香港的工作机会
报告提到,放宽“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”(英文简称IANG),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,方便他们留港或来港工作。另以试行形式扩展该安排至本港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,为期两年。
这意味着作为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,北师港浸大的毕业生有望直接申请香港的工作机会,同时IANG签证延长至两年,也更加方便有意愿前往香港深造的学子留港就业。
全球百强大学深造或可获
“高端人才通行证”
2
报告提到香港将推出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”,五年内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毕业生可获发通行证来港发展。同时延长工作签证年期,在现有和新增的输入人才计划下的人才,到港获聘后可获发最长三年的工作签证。
UIC本科毕业生深受国际名校的青睐。2021届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中,选择出境升学的学生占82%,全球百强名校输送率约81%。深造归来的UIC学子在香港发展的机会将大大增加。
3
STEM学子创科实习加分
大湾区人才流动和交流增进
报告提到将扩展“创科实习计划”,为本地指定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分校和海外修读STEM(科学、科技、工程和数学)相关课程的大学生提供香港创科实习机会,旨在鼓励学子毕业后投身香港创科事业;香港政府会恒常化“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”,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就业、创业。修读STEM课程的UIC学子,以及港籍毕业生有望受惠于上述计划。
报告还指出,香港政府拟加强支持专上院校学生到内地交流体验,也将资助和支持在职教师到内地学习考察,亲身体验国家发展。UIC一直致力于促进粤港高等教育界和两地青年的交流融合,此后相关交流活动将更趋丰富。
UIC实施英文教学,学术标准接轨国际
随着大湾区的人才流动和融合发展,越来越多的香港及全球企业将在大湾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双向合作,连通世界。UIC学生既具备语言优势,也熟悉国际化工作环境及商业运作,为在大湾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#
“我读”施政报告
罗德惠
UIC 2013届
统计学专业
“这几年留港毕业生短期内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,两年的IANG签证是个不错的吸引点,让毕业生有更充足的求职时间。”UIC 2013届统计学专业校友、现任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罗德惠说道,施政报告中最吸引她的是“延长非本地毕业生IANG签证期限”和“百强名校毕业生来港发展”这两点。她认为,这表明香港政府一方面希望减少人才外流,另一方面想吸引高端人才来港。UIC的同学经过四年的英语教学,也体验了港式管理模式,可以更快适应及融入香港的环境。
从UIC毕业后,罗德惠在香港浸会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习。今年是她留港的第九年,也是她担任高校教师的第四年。“对于我这样的有内地背景的教师,很开心能有更多机会回去内地学习和教课,这些都是宝贵的锻炼机会。”罗德惠认为,通过增进两地的交流,更重要的是能让香港本地教师亲身感受内地的发展变化。
王怡心
UIC 2014届
环境科学专业
“香港政府加大‘抢人才’的脚步,施政报告一出来,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转发。报告中把非本地生留港政策延伸到香港和内地合办的高校,对我们来说有吸引力,也展示香港政府积极地促进大湾区融合的态度。”UIC 2014届环境科学专业校友王怡心说。她今年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获得博士学位,目前在香港科学园一家初创企业从事RNA治疗的研发工作。
王怡心表示,香港政府也在大力鼓励科技创新。她了解到在香港科学园,初创企业和人才享受到的优待是全方位的。这份施政报告更让她感到了香港政府的诚意和支持。她非常看好科创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,并希望自己能在基因治疗领域做出一些成绩,把RNA治疗这种新的生物医药技术推向市场。
大湾区融合 | 未来UIC毕业生或可直接申请在香港工作
来源 | 新闻公关处
文字 | 陈晓虹 余美欣
图片 | 受访者提供 王嘉祺
封面 | 肖二元
编辑 | 吴艳 罗诗冰
欢迎投稿至mpro@uic.edu.cn